耕读园的成立,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做下的决定。
我们在体制内当华文老师,越来越觉得华文似乎已沦为一个学术科目,学生能不修读就不修读,有些人甚至是抱着功利目的才修读华文。
耕读园的成立,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做下的决定。
我们在体制内当华文老师,越来越觉得华文似乎已沦为一个学术科目,学生能不修读就不修读,有些人甚至是抱着功利目的才修读华文。
孩子对于学习中文的态度,最大的因素在于环境,而这包括了孩子身边的成人。近年来,报章媒体不断地报道我国领导人鼓励家长在家中以中文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新闻,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然而,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却相当艰难。感觉新加坡大部分的家长们都认为孩子学习中文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都有所不同。可是无论如何,因为华文是一门算分的科目,所以家长们都会特别紧张,因此华文补习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耕读园不愿成为一般的补习中心,否则我们离开体制而创办耕读园便毫无意义了。
在教学现场,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现象。媒体不乏对于创意教学法的报道,但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情况是,孩子们在学前以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其实不排斥华文,甚至还挺喜欢华文课的,因为有趣、好玩。但是学生年级越高,就越来越排斥华文的学习,学生认为华文难学,对华文缺乏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们不得不“回归”到填鸭式的教学法,让学生不断操练,专攻作答技巧等,导致华文的学习变得乏味,同时也把学生的思考能力给磨掉了。
如何在发挥创意的同时不忘记教学的目标?如何让孩子对于学习华文的兴趣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而渐渐地被磨掉?耕读园就是想要突破上述的两个华文教育窘境。
我们深信语文学习的核心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我们学习过程的重点,也是让孩子爱上语言学习的起点。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和喜欢阅读是有它一定的方法和窍门的。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如何快乐阅读,开心成长。只要阅读的种子能在田地里萌芽,孩子要掌握其他语言技能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了。
同时,我们也坚信语言是活的,因此孩子们在最自然的环境里学习语言才是最理想的。我们不认同使用生硬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学习,如字卡学习等。
最重要的是,我们力求打破华文作为一个孤立的科目的观念,往可迁移的能力着手,让孩子们看到在华文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他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现场,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现象。媒体不乏对于创意教学法的报道,但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情况是,孩子们在学前以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其实不排斥华文,甚至还挺喜欢华文课的,因为有趣、好玩。但是学生年级越高,就越来越排斥华文的学习,学生认为华文难学,对华文缺乏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们不得不“回归”到填鸭式的教学法,让学生不断操练,专攻作答技巧等,导致华文的学习变得乏味,同时也把学生的思考能力给磨掉了。
如何在发挥创意的同时不忘记教学的目标?如何让孩子对于学习华文的兴趣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而渐渐地被磨掉?耕读园就是想要突破上述的两个华文教育窘境。
我们深信语文学习的核心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我们学习过程的重点,也是让孩子爱上语言学习的起点。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和喜欢阅读是有它一定的方法和窍门的。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如何快乐阅读,开心成长。只要阅读的种子能在田地里萌芽,孩子要掌握其他语言技能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了。
同时,我们也坚信语言是活的,因此孩子们在最自然的环境里学习语言才是最理想的。我们不认同使用生硬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学习,如字卡学习等。
最重要的是,我们力求打破华文作为一个孤立的科目的观念,往可迁移的能力着手,让孩子们看到在华文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他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耕读园的理想,不仅是希望能够让本地孩子通过阅读开拓一片新天地,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所有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华文学习的家长们成为好伙伴、好朋友,互相交流和学习,让华文的阅读与学习成为一家大小都能享受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耕读园希望能利用自己在教育体制以外的身份和优势,在研发自己的课程的同时,也支持和辅助体制内的推广华文阅读和学习的活动,由外入内地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做出贡献。
成立至今,耕读园收到了许多有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深表感激。我们会用心地耕耘,让这片园地开花结果!
为阅读播种,让孩子通过多元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对华文的自信,从而打开他们的另一片新天地。
学生
懂得感受生活,热爱阅读,有想法,能自信地以中文表达,具备思考与自学能力。
教师
重视每一个孩子独有的个性与需求,通过正向引导,竭力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发挥,成为一个既能拥抱书香世界,也能拥抱生活的人。
家长
家长是我们重要的教育伙伴,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能有一致性的学习环境;家长能借助阅读的力量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孩子共同进步,营造健康的家庭气氛。